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供销合作社几点开门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供销合作社几点开门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鞍山长大供销城营业时间?
鞍山***大供销城营业时间是早8点至晚上五点!长大供销城是长大解放路地区比较大的市场了,其一楼经销各种调料用品,进门是熟食专区,有各种熟食制品,往右就是青菜海产品专区,左是干调,有部光观电梯可以到二楼,二楼经销衣服小百,及文貝用品!
供销社工作忙吗?
供销社时期没有个人商店,每户每人买东西都在供销社购买,上午未上班前,中午和下午下班后是比较忙的。城市有百货商场,这不会太忙,农村乡镇供销社实行八小时工作制,都是交代老人小孩子代买。因供销社营业员上班,劳动力人员都下田去,下午等到完工回家,供销社也下班了。有的遇到急需商品请营业员另行开门购买。
六七十年代有哪些职业堪称“金饭碗”令人羡慕不已?
六七十年代最吃香的职业就是现在最落魄的职业!
六七十年代堪称“金碗”的职业有:
电影院的放影员,
供销社的营业员,
粮管所的购销员,
在计划经济时代,买粮食凭粮票,买猪肉凭肉票,买油凭油票,扯布要布票,凭票供应物质,这些掌管计划物质的人往往能近水楼台先得月,尤其是食品所销牲猪内脏,老百姓因为要办大事需要不得易先天晚上站上一整夜的队,有时能买上,有时买不上!
那个时代社会风气好,没有那么多抱怨,物质紧缺,生活困难大家都能克服,都能理解,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大的贫畗差距,没有万元户,象今天这样一个村一个乡就有几十个千万户翁,几个亿万富翁情况是当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!
时代在前进:历史在进步,六七十年代的“金饭碗”如今都被打破了,相反当时最不吃香的职业财政税务成了如今的金饭碗,世事沧桑,物是人非,这也许是历史的偶然,也许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!
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,以及国营企业员工,各行业的八大员即:售货员,售票员,电话员,广播员,卫生员,管理员,服务员,理发员……堪称当时的“金饭碗”,让许多人羡慕不已!
姐姐班上同学,父亲是食品公司***的,班主任老师对他特别友好。六十年代,猪肉是凭票供应的,同学经常帮老师买猪的下水,猪心肺,猪大肠,猪肝,有求必应。
凭票供应的猪肉也不是敞开供应,每天只供应2头猪,7点多钟基本售完。那时的孩子也能吃苦,深夜3点钟光景,拎着菜篮子来到食品公司大门前排队。有投机取巧的,早早的用砖头或者破篮子排好队,还有专人守着,不让人插挡。开门前半小时,一块砖头换成一个人。那年代,能吃上猪肉是最幸福的。
姐姐同学的父亲,整天穿着油腻的衣服,用刀都能刮下2两板油。就这一身油污,到哪相熟的陌生的人,都会殷勤的递上香烟,说几句虚伪的客套话,想攀上关系,走个后门。
那时流行一段话:四个轮子一把刀。刀,指的就是***的屠夫。好久不吃肉,买肉专选有肥膘的。屠夫看不对眼,下刀时瘦多肥少,惹的买家敢怒不敢言。整个菜场只有一家***,垄断性,得罪了屠夫,以后更别想刀下有情了。
现在吃肉比蔬菜还便宜,己经吃不出猪肉的香味。昔日的“金饭碗”,如今也快烂大街了。
多了我也不和你啰嗦,简而言之,因为那会是***经济,社会上物资比较匮乏,所以,但凡是手中握有实物的单位或者行业,比如煤炭,木材,水泥,钢材或者粮食,供销,土产等等,这些单位或行业,绝对是金饭碗。
那会实物物资都是有指标的,掌握指标的单位或行业牛的很,指标说给谁就给谁,行***利都不好使。现在社会,有钱什么都能买,那会儿除了钱,没指标,想都别想。所以好多人托关系找熟人,就是为了弄到指标。
举例说明一下,比如你想买一台电视,钱你有,但是你没有电视购买的指标,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电视票,那要不你就别买了,要不你就托关系找熟人,弄一个指标,不然想都别想。
至于其他办法,除非去偷一台,但是那样犯法,电视在那个年代绝对算得上是个大件,公安部门一定会全力追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