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供销合作社改革初期纪实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供销合作社改革初期纪实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合作社产生于哪一年?
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合作社产生于1918年,是由北大倡导合作思想的胡钧教授及其学生们共同组织创办的“北大消费公社”。
但最近在查阅史料和方志中发现,定州市程城村的囚利协社应是我国第一社。它成立于清光绪34年(1908年)至民国3年(1914年)之间,比北大消费公社早产生4~10年。
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合作社产生于1950年,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。1950年只有1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,其中初级社18个,高级社1个。
合作社是劳动群众自愿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生产、合作经营所建立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。所谓合作经济组织,首先强调的是“合作”,然后是“经济组织”,这是两个基本要素。
供销合作社是指购进各种生产资料出售给社员,同时销售社员的产品,以满足其生产上各种需要的合作社,是当前世界上较为流行的一种合作组织。供销合作社经营方式有两种,一是专营供给业务,二是兼营农产品运销或者日用工业品销售等业务。
供销合作社条例几时出台?
具了解供销合作社条例目前还在调研期间,什么时间出台,还要看条例的调研、起草、征求意见、修改、审定和通过程序,相信不会太久,供销合作社条例就会出台。
供销合作社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经济组织,它的发展壮大关系到三农利益,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。为加快供销社的改革发展,切实依法维护供销社的合法权益,急需尽快出台供销合作社条例。
90年代供销社属于什么单位?
以前供销社属于国营事业单位。改革开放前个人不能经商,只能国营或集体才可经营。农村大队都没有供销社只有公社供错社(国营)的代销点。
改革开放后,供销社慢慢演变了,由事业单位演变成企业再承包经营,到今天基本上都变成了私企或个体工商户。
现在的供销不同于以前的供销社了。其工作职责是:宣传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的三农工作方针政策,指导全国供销合作事业发展;负责研究制定全国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,指导服务全系统改革发展;推进供销合作社法治建设,研究提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建议,维护各级供销合作社的合法权益。这个供销社仍是国家事业性单位。
农村供销社是哪年撤销的?
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是中国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,由中华人民共和国***院领导,行政级别为正部级。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设立理事会、监事会,实行理事会主任负责制。
目前,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内设机构14个,监事会内设机构1个,下辖15个直属事业单位、15家主管社团和中国供销集团[_a***_],中国供销集团管理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28家。
50年代的合作社到什么时候结束?
五十年代合作社到一九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结朿。当然全国進度有快有慢,江苏,浙江,山东,上海,安微,河南,湖南,广东等地快一些,原来的合作社都改变名称,或取消,或合并,或撤消等,大都改为生产大队,因为体制变化,适应形势,也是当时党中央***伟大创举,实践证明它是对的,人民爰祖国,爱集体,无私奉献蔚然成风。企业保留供销社叫供销合作社,一直至今,为农业农村农民积极服务着!
为什么供销社还存在?
为什么供销社还存在?
上世纪末本世纪初,未改制前,地方经济主要靠“粮食局、供销社、商业局”三大主管单位,应该说“粮供商”占比三分天下;改制以后,将粮供商基层职工“一刀切”,企业破产倒闭,职工买断下岗;国家仍然保留粮食、供销社、商业局机关人员;并且纳入公务员事业编体系,没有了职工,这些局机关仍然对市场有监管作用;粮食系统也要监督粮食收购、储存、保管,只不过这些单位是“股份制有限公司”,人员编制不属于粮食局主管;供销社也是监管供销生产物资、农资生产资料,这是主营业务都有“股份制有限公司”经营,人员编制也不属于供销系统,商业局同样如此,应该说是“清水衙门”,动动嘴跑跑腿;起不了关键作用,但是国家地方遇到突发大事和自然灾害,仍然对物资供应起到调配职能;除粮食国家储备粮库有***院直管外,省级、市县级粮食储备粮仍然有“股份制有限公司”代收代管,这些人员,绝大多数都是“买断工龄”后,返聘入股的“再就业”下岗工人;其人事编制不属于粮食局管理,属于“股份制”员工。
供销社有一批职工,在2004年还没有来得及改制,国家紧急叫停“买断工龄”下岗,并定性“买断工龄”行为是违法,这批人就没有参加“买断工龄”下岗,而是按“内部内退”处理;供销社利用原有的固定资产,(门面、商业大厦办公楼)进行社会出租费,来解决内退人员生活费,每月扣除养老缴费,大约领取几百元生活费;养老保险公司缴纳,个人扣8℅;到龄办理退休手续。(我地供销大厦几百号员工,就是这种情况)
这就是政府仍然保留“粮食局、供销社、商业局”机关的原因;一个局的事业在编人员不超过10人,以前我们一个县粮食系统在职职工,工业、商业和基层粮站,有几千职工(含新办集体知青待业),这几千多少,后来都下岗成了“灵活就业”人员,自谋生路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供销合作社改革初期纪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供销合作社改革初期纪实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