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供销合作社副部长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供销合作社副部长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1965年中国大事记?
1965
2月26日 ***中央、国务院发布《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定》。决定成立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,以加强对整个西南三线建设的领导。
4月7日 ***中央发出《关于调整文化部领导问题的批复》,免去齐燕铭、夏衍等在文化部的领导职务。这是文艺界开展错误的批判和整风的结果。
4月12日 ***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备战工作的指示。要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,尽一切可能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。
11月10日 上海《文汇报》发表姚文元的《评新编历史剧〈海瑞罢官〉》一文,揭开“文化大革命”的序幕。
中国现在还有多少昔日参加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?
长征主要是指从瑞金出发到陕北的中央红军(第一方面军)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整整一年(第二方面军长征是35年~36年),途经11省行程25000里(这里指的是华里不是公里)。中央红军长征至今是多少年了,88年。就算是长征途中出生的孩子至今都有88岁了(当然题目是不包括这样的孩子的,事实上长征路上是没有谁生孩子的)。据考察,红军长征时没有低于12岁的正式编制的红军战士。也就是说,真正参加长征的红军战士要是现在活着的话,已经有一百多岁了。百岁老人有几多?可以说,真正参加长征的红军战士现在几乎已没有活着的了。
福州市有一位昔日参加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一一王玉清。王玉清老将军出生于1921年,1936年红二方面军长征途径贵州,王老将军参军入伍并随军长征。曾任福州军区炮兵司令员,福州军区副参谋长。现在已101岁,身体硬朗。
长征是在1934年开始,35年到达陕北。那么这些红军老战士即便是像胡***、陈丕显这样的红小鬼,到现在也已经是一百多岁了。
红军长征时总人数约30万,长征结束只剩下三万,这三万在以后的抗日战争.***、抗美援朝中肯定还有牺牲,加之和平年代生病死亡的。
所以红军老战士原本就少,能够活到一百多岁的那真的是少之又少。
可以这样说,若干年后,我们再也见不到活着的红军了,但是他们必将留在我们的脑海中!历史一定会记住这些为了建立一个新中国而抛洒热血的红军战士…
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,至今还活着的红军老战士,应该是没有几个了。
长征是从上世纪的1934年开始,1936年结束的。到今年为止,已经过去了88年了。就算长征时只有12岁的小战士,也已经满百岁了。何况参加长征的红军战士们绝大多数都不止这个年龄。如果还有人活着,当然是一百多岁的老人了。
山中也有千年树,世上难逢百岁人。在这个世界上,想要活过一百岁,太不容易了,所以百岁老人是非常罕见的,应该算是生命的奇迹了。百岁以上的,仍然健在的老红军战士,肯定是有的,但是非常稀少,难得一见。
即使还有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健在,还活着,那也只是屈指可数,硕果仅存的个位数了,是没有几位了。
长征已经过去87年了,按13岁参加红军长征,现在也100岁了。但是到达陕北的,没有几个15岁以下的红军战士,按此推算现在活着的,基本上没有或只有几个。但是还有没有只有中组部知道。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和老干部现在还有极少的人还活着。
如何看待腾讯和联通混改这件事?
所谓大势所趋,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。原来的国企私有化,现在私企逐步国有化。
国家目前极力提倡的一个制度,本质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,核心是企业治理机制完善,目的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。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确存在出资主体、经营理念、管理方式、经营模式、企业文化等,特别是决策、用人、分配和效率机制的差别,但设立、使命和责任都一样,都是经国家行政许可依法合规批准的企业法人,都是为国家、民族和社会创造财富的事业平台,都是独立承担法律、经济和社会责任的经济组织。
改革,对于私企和国企来说都有利的,就目前来说,是的。
国企加入了私企的新鲜血液,先进的技术,私企的管理制度和文化,私企的***,有利于更好扩大市场和发展自己把。
对于私企来说,树大好乘凉,***有了,后台有了,群众化了,更好发展,利润翻一翻了。
综合来说,对于现在这个社会,大势所趋,有利的。后期发展啥情况都不知道了。
六、七十年代乡村最令人羡慕的工作,现在怎么样了?
这个问题问的太好了,我来回答你。六七八十年代,什么工作最吃香?当时第一是供销合作社,当时是供销合作社是集供应,销售,收购于一体。供应盐醋煤油(点灯油)糖布料等,供应化肥农药地膜等,供应车車,自行车等日用品。买一斤红糖生孩子用,要有医院或接生员开证明,∵一大小生产队盖章,才能买到,买一辆自行車,那比登天还难,除非儿子结婚,民政,大小队,公社盖章等手续齐全,也非常难买到一辆,有时手续齐全,也确实无货。
供销社并列草位棉花加工厂也是当时最吃香单位,当时农业单一,只种粮棉油,想进棉粮单位,很难很难。我39岁了才进入棉加厂,原因很简单,国家落实插队知青政策,被分配进棉加厂,当时没有走后门。
好景不长干了四年,进厂工资改革刚完成,每月四十五元,前也工作人员都说我真***。好景不长,四年后厂倒闭,全部下岗,总共四年没挣两千元,每人集资2500元。入不负岀,还好我家特困,把欠款要回来了,别人就没那么***了,厂长把厂里能卖的,包括地皮也卖光了,别人钱也没要回,厂长岀車祸死了。
我们只能一也挣钱,一边自交全部[_a***_],艰难养家护口,自己交了15年养老保险,2O06年退休,退休532元,虽不多,但比不交强多了,现在15年連长,己每月领2277元,感谢党的好领导,使自己能度过一个幸福晚年。‘
这就是当时最好的单位工作人员的生活经历和单位的经过。
感谢邀请!
六七十年代是个特殊的符号,那时姐姐刚刚出生在农村,至今回忆起来,苦涩中带着甜蜜,无奈中也充满了趣味儿!
(一)
小时候在农村常听奶奶讲,村里婆姨们最羡慕杨家一个二奶奶,她是童养媳,十四岁就生了大儿子,到二十岁的时候,已经是三个儿子的妈了!那个时候,农村人谁家儿子多,谁家就牛逼!因为男劳力最牛!工分得的多!
更令人羡慕的还不止这个,二奶奶还担任着另外一个令人羡慕的角色。她是大队食堂做饭的!那个时候村里人们都在大队食堂吃饭 ,其他人都是给啥吃啥,好多人都吃不饱肚子。可是,二奶奶是和面的,每每和面完毕就要回家上厕所,这个档口二奶奶就会把手上面偷偷握着的面洗到自家锅里去。家里孩子们总能开小灶!
(二)
因为父亲当煤矿工人,所以我家在村里边属于经济户。与村里纯农户待遇不同。我们吃的粮有一部分属于议价粮。我们领到的口粮总是小队给别的农户分剩下的。
那时候,看着一个个小队干部好神气。他们决定着全小队人的命运和饭碗子。小队长,小队会计,甚至连给小队大队看门的大爷感觉也很牛逼。更甭说大队的支部书记这些大干部了!
所以要说到六七十年代什么人最令人羡慕?那就应该是与公家沾边的人都很牛逼 令人羡慕。包括吃公家粮的干部,供销社的售货员,还有放电影的等等。因为那个时代就是计划经济时代,一切都是卖方市场!谁手中掌握着公物,谁就令人羡慕!
而今,时代不同了!市场经济时代,顾客才是上帝!卖方市场早已变为了买方市场。社会分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原来那些服务岗位有的消失,有的职能发生了转变。
六.七十年代乡村最令人羡慕的工作,①粮管所,②供销社,③乡镇医院,④工商税务,⑤乡村干部,⑥民办教师,⑦镇办厂工人。
六一七十年代有工作的人,那什候不错,现在也不错,都有退休工资安度晚年。
要说,六,七十年代乡村最令人羡慕的工作单位?现在怎么,,???
在当时乡村就是,。
(一)供销合作社,是全民单位,有商业局颔导。在计划经济时候,凡是农业生产的除粮食之外,农付产品都归供销合作社来收购,包括稻草(军需马草)来完成收购任务。
每年发放布票,棉系票,都是该单位来完成。
日常除大年初一,二。关门打烊外,其余时间都开门营业,供应人们日常生活必须品,都数依***供应来销售,凭证,凭票购买,,不是开玩笑说句话,就连大便用纸,也要凭证供应。其它我不一,一,例举了,,,
为此想进入这个单位相当之难!
(二)粮油供应站,{粮管所}也是全民单位,有粮食局来领导。主要收购地方的,稻子,麦子,菜籽。同时供应地方居民,米,麵,油,包括老农民的依麦换米供应。,,,
以上两个单位除旺季,职工比较辛苦,其余时候比较轻松,工资收入也隐定。
但是这两个单位在2002年前后都解体了,任您有资产无资产,,,都是依零破产终结,,,至于职工么?什么尚态?(丨)年满30年工岭,或者离退休5年之中的职工,拿生活费240元一月,自谋职业,(2)年满25年以上工岭的职工,拿每月100元,作协保处理。其余职工一次性了断,拿4.至5千元,走人,,,
所谓,"河东三年,河西三年”这些单位就是这个尚态。。。
六、七十年代,是祖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,国家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。由于中国人囗多,底子薄,要改变当时一穷二白的面貌,却实不容易。需要很长的时间,经过人们艰苦的努力,才能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。在六、七十年代,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,各村都以生产队为单位,集体统一劳动,按劳分配。这时的人们还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,国家号召人们仍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。
在六、七十年代乡村最吃香的工作是大队书记、会计,其次是生产队队长和会计。因为那个年代,国家的各项建设都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,农村以兴修水利为主要建设。人们农忙时节忙种庄稼,农闲时抓紧时间兴修水利,大家都是你追我赶,起早贪黑的干。只有大队书记和会计不要劳动,他们坐在大队办公室计算、滩派当天各生产队要完成的生产任务,有时到工地上指挥群众如何干,书记一声令下,大队所有百姓都必须照办。生产队的队长和会计也不需要做事,他们只是指挥本队群众如何干,从那里干到那里。所有群众都会踏踏实实的从早干到晚。
在那时农村忙修水利的建设年代,有一项手艺也是比较吃香的。如木匠、篾匠、石匠、铁匠、裁缝等,因为他们一天只要上交生产队几毛钱,就可以不参加生产队紧张的兴修水利的劳动,去做他们的手工业。这样即轻松,又吃人家的、拿人家的,自由自在,还可吃香的、喝辣的,每天工资现金到手。虽然当时工资不高,但他们仍是乡村的上等人。
六、七十年代百姓每天都是紧张的劳动,人们都累得腰酸背痛。如果那时能不劳动或轻松劳动,也能收到比大众多的报酬。那么他的职业就是吃香的职业,也是受人们敬佩的职业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供销合作社副部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供销合作社副部长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