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供销合作社李希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供销合作社李希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西安发展的瓶颈到底在哪里?
投资发展天津是个死例子 走旅游发展是个虚胖子 走制造实业发展 虽然是个利西安发展的长久大计 但不会给当下的官员添彩 远水解不了近渴 当下谁愿意给后任作嫁衣裳呢? 所以目前不会有啥好办法
就客观条件而言,有着优越的教科文卫以及军工、硬科技的存在,西安的发展基础本是很好的,不要说在北方城市中,就算是跟东南沿海甚至北京上海比也并不逊色,远非毫无高端基础的郑州之类的新兴城市可比。但是,一直以来西安的***在观念、意识上都处在落后的状态,硬生生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。
近几年来,***高层的情况有所改善,西安立刻便有了爆发式的成长,这就是很好的例子。但是,这还远远不够,西安要想***展,必须从上到下彻底改变***机构和工作人言的观念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才行。
就西安的发展方向,肯定是不宜走低端加工业的路子,不要去试图承接东南部淘汰的落后产能,也不要沉迷与、于旅游产业,而是要走出自己硬科技的高端路子来。具体来说,就是通过从根本上改善***作风、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,吸引大批的高端产业、互联网企业、文化产业落户西安,把西安打造成中国首屈一指的硬科技之都、互联网总部、文化产业的大本营。
从人文方面看,关中平原的人太乐于安于现状,思想保守。从产业布局来看,产品线单一而且过于高端化,比如军工,航天工业,电子工业,能源产业等,关乎民生的制造业寥寥无几,过去火柴,电池,肥皂,毛巾,玩具,灯泡,牙膏,螺钉螺丝,自行车,鞋厂,表厂等等都被产业升级淘汰了,一句话,地方工业几乎全军覆灭,靠央字号的产业和垄断行业的企业支撑着陕西省西安市。这些行业都是国家核心产业,但是可容纳的人太少了,所以承接东部产业是突破瓶颈的关键。
坐在出租车上回答你的问题,
第一,商业氛围不好,如果你想在西安创业,真的很难受,所以,很难成气候。
第二,思想过于保守,有实力的人思想太保守,有思想的人,又没有实力。
第三,国家各项政策不允许。举例说,本来可以依靠秦岭开展矿产业,比如铜矿,锡矿等等,后来因为环保政策不允许。再比如,城市建设,需要大量沙子,结果,陕西省***不允许开***沙子,过去可以从渭河,汉江,等等地方开***,现在,一律不允许了,所以,大部分沙子来源全部从山西过来,可笑的是,黄河作为陕西和山西的分界线,黄河上只有山西的***砂船,陕西的见一个查一个。呵呵
西安目前有两大瓶颈。
1、地理位置劣势:
西安底蕴深厚、综合实力强劲、定位高,因此从城市本身来说并不缺乏和东部竞争的底气。但是西安为什么多年以来没能真正的崛起呢?其实就是地理位置太弱了,西安位于大西北,四下无强邻,周边人口密度低,区域经济实力弱。
因此在这种没有人口优势和经济优势的大区当中,地理位置是唯一能够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机会,而这方面西安也不具备。虽然西安的客流量很大,也是西北最大的枢纽城市,可是与郑州、武汉、长沙这些中部大城市不同,这些城市周边由多个三四千亿级别城市为支撑,可形成共振式发展,而西安却是孤掌难鸣,西咸一体化发展多年,咸阳没被带起来,房价到是带起来了。所以这样区为核心地位都难以转化为地理优势的情况下,大区竞争力又排在华东、华中、华北、西南、东北之后,想要在经济发展方面对标成渝汉这些大咖是难上加难。
2、区域人口劣势:
西安自身人口不少,但是区域人口密度太低,整个陕西三千多万人,一个西安就占了近三分之一。虽然成都周边也没有什么强市,但成都背靠四川这个人口大省,而这个人口大省偏偏又是喜欢外出务工,所以成都的外来人口规模比例很高,甚至能够去虹吸贵州和云南的外出人口。但是西安就不同了,不仅自己省内人口少,周边的甘肃、山西、宁夏、内蒙人口更少,挨着河南、四川俩人口大省,结果人家的省会虹吸效应更强。所以西安只能靠这点存量人口与其他大城市博弈,然后还没有区位和经济优势,当然会成为瓶颈。如果西安能像成都一样有1600多万人口,竞争力早就甩开郑州了。但事实上你看看郑州这种有枢纽优势、区位优势、人口优势的城市,从县城为起点都在经济层面反超了西安,可见区域人口规模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之大。